Tuesday, December 18, 2012
人生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堆公务人员,70%是混饭吃的;一所大学里,70%的教授是扯淡的;一大堆社会活动,70%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给别人花的。 结论: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
正处、副处,最后都不知落在何处;正局、副局,最后都是一样的结局;正部、副部,最后都在一起散步;总理、副总理,最后都是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最后都会一样缺席。
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以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认命!愿同学们上下兼顾,两场都要赢。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疲劳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
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径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径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 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 •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短,总会到站!如果您的时间还宽裕,把这几句话转几个群,网上很多人看,转了心里舒坦。 看完这段文章而不转发的人大约为70%!
Sunday, April 8, 2012
Are You Speaking English?
This will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your colleagues in London.
What the British say: "I hear what you say"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disagree and do not want to discuss it any further"
What is understood:"He accepts my point of view"
What the British say: "This is in no sense a rebuke"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am furious with you and letting you know it"
What is understood: "I am not cross with you"
What the British say: "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think you are wrong (or a fool)"
What is understood: "He is listening to me"
What the British say: "Correct me if I'm wrong"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know I'm right--please don't contradict me"
What is understood: "Tell me what you think"
What the British say: "That's not bad"
What the British mean: "That's good or very good"
What is understood: "That's poor or mediocre"
What the British say: "QUITE good" (with the stress on the "quite")
What the British mean: "A bit disappointing"
What is understood: "Quite good"
What the British say: "quite GOOD" (with the stress on the "good ")
What the British mean: "excellent"
What is understood: "Quite good"
What the British say: "Perhaps you would like to think about...."/"I would suggest..." /"It would be nice if..."
What the British mean: "This is an order. Do it or be prepared to justify yourself..."
What is understood: "Think about the idea, but do what you like"
What the British say: "Do as much as you think is justifed"
What the British mean: "Do it all"
What is understood: "Do what you can"
What the British say: "Oh, by the way/Incidentally ..."
What the British mean: "The primary purpose of our discussion is..."
What is understood: "This is not very important ..."
What the British say: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It is a pity you..."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am most upset and cross"
What is understood: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What the British say: "Very interesting"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don't agree/I don't believe you"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are impressed"
What the British say: "Could we consider some other options"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don't like your idea"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have not yet decided"
What the British say: "I'll bear it in mind "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will do nothing about it"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will probably do it"
What the British say: "Please think about that some more"
What the British mean: "It's a bad idea: don't do it"
What is understood: "It's a good idea, keep developing it"
What the British say: "I'm sure it's my fault"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know it is your fault, please apologise"
What is understood: "It was somebody else's fault"
What the British say: "That is an original point of view"
What the British mean: "You must be mad, or very silly"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like my ideas!"
What the British say: “I’m sure you'll get there eventually”
What the British mean: “You don't stand a chance in hell”
What is understood: “Keep on trying; they agree I'm on the right track”
What the British say: "I hear what you say"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disagree and do not want to discuss it any further"
What is understood:"He accepts my point of view"
What the British say: "This is in no sense a rebuke"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am furious with you and letting you know it"
What is understood: "I am not cross with you"
What the British say: "With the greatest respect"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think you are wrong (or a fool)"
What is understood: "He is listening to me"
What the British say: "Correct me if I'm wrong"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know I'm right--please don't contradict me"
What is understood: "Tell me what you think"
What the British say: "That's not bad"
What the British mean: "That's good or very good"
What is understood: "That's poor or mediocre"
What the British say: "QUITE good" (with the stress on the "quite")
What the British mean: "A bit disappointing"
What is understood: "Quite good"
What the British say: "quite GOOD" (with the stress on the "good ")
What the British mean: "excellent"
What is understood: "Quite good"
What the British say: "Perhaps you would like to think about...."/"I would suggest..." /"It would be nice if..."
What the British mean: "This is an order. Do it or be prepared to justify yourself..."
What is understood: "Think about the idea, but do what you like"
What the British say: "Do as much as you think is justifed"
What the British mean: "Do it all"
What is understood: "Do what you can"
What the British say: "Oh, by the way/Incidentally ..."
What the British mean: "The primary purpose of our discussion is..."
What is understood: "This is not very important ..."
What the British say: "I was a bit disappointed that/It is a pity you..."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am most upset and cross"
What is understood: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What the British say: "Very interesting"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don't agree/I don't believe you"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are impressed"
What the British say: "Could we consider some other options"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don't like your idea"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have not yet decided"
What the British say: "I'll bear it in mind "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will do nothing about it"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will probably do it"
What the British say: "Please think about that some more"
What the British mean: "It's a bad idea: don't do it"
What is understood: "It's a good idea, keep developing it"
What the British say: "I'm sure it's my fault"
What the British mean: "I know it is your fault, please apologise"
What is understood: "It was somebody else's fault"
What the British say: "That is an original point of view"
What the British mean: "You must be mad, or very silly"
What is understood: "They like my ideas!"
What the British say: “I’m sure you'll get there eventually”
What the British mean: “You don't stand a chance in hell”
What is understood: “Keep on trying; they agree I'm on the right track”
Tuesday, March 27, 2012
Tuesday, March 13, 2012
成语
Sunday, March 11, 2012
雨天的回忆
~!~
汪峰
我无法忘记童年小城的青石路
和祖母唱的古老的旋律
我无法忘记故乡秋末的麦地
和南方水柳摇摆的倩影
可是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你就在紫色的雨中
轻轻地悄悄地离去
我无法忘记那只廉价的吉他
和那件破旧的蓝色军装
我无法忘记那面红色的旗帜
和那条嚎叫的荒凉街道
可是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你就在紫色的雨中
轻轻地悄悄地离去
我无法忘记那个一九八九的夏夜
和一九九九狂欢的人群
我无法忘记那楚零零八的灾难
和二零一一荒谬的悲剧
我无法忘记山顶弃儿的抽泣
小巷中孤独骑士的呻吟
我无法忘记远山行者的呼喊
和穷街放浪囚徒的悲鸣
可是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你就在紫色的雨中
轻轻地悄悄地离去
其实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我就在紫色的雨中
静静地深深地哭泣
汪峰
我无法忘记童年小城的青石路
和祖母唱的古老的旋律
我无法忘记故乡秋末的麦地
和南方水柳摇摆的倩影
可是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你就在紫色的雨中
轻轻地悄悄地离去
我无法忘记那只廉价的吉他
和那件破旧的蓝色军装
我无法忘记那面红色的旗帜
和那条嚎叫的荒凉街道
可是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你就在紫色的雨中
轻轻地悄悄地离去
我无法忘记那个一九八九的夏夜
和一九九九狂欢的人群
我无法忘记那楚零零八的灾难
和二零一一荒谬的悲剧
我无法忘记山顶弃儿的抽泣
小巷中孤独骑士的呻吟
我无法忘记远山行者的呼喊
和穷街放浪囚徒的悲鸣
可是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你就在紫色的雨中
轻轻地悄悄地离去
其实我最无法忘记的
还是那个雨天的回忆
我就在紫色的雨中
静静地深深地哭泣
Thursday, March 1, 2012
Chinese
~!~
1.象棋:中国政治象征,一切为了保帅。
2.麻将:中国国民象征,互相算计,只为自己成功。
3.围棋:中国思维象征,一切都是非白即黑。
4.军棋:中国官场的象征,官大一级压死人。
5.杂技:中国现状的象征,折腾来折腾去其实都是为了维稳。
6.武术:中国军事的象征,架式吓人,近期没见制服过谁。
~!~
1.象棋:中国政治象征,一切为了保帅。
2.麻将:中国国民象征,互相算计,只为自己成功。
3.围棋:中国思维象征,一切都是非白即黑。
4.军棋:中国官场的象征,官大一级压死人。
5.杂技:中国现状的象征,折腾来折腾去其实都是为了维稳。
6.武术:中国军事的象征,架式吓人,近期没见制服过谁。
~!~
Tuesday, February 14, 2012
謹此獻給1960—1969年出生的人
生于60年代
一批橫跨40歲到49歲的人;
一批有點高傲有點自卑的人;
一批有過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歡懷舊的人;
一批開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後一撥這樣的人︰
是最後一批過六一節,必須統一穿著白襯衫、藍長褲的人;
是最後一批玩彈弓鐵環玻璃珠的人;
是最後一批看過黑白小人書的人;
是最後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無紅點、擔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後一批還曾為費翔意亂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擔了大興安嶺火災罪責的人;
是最後一批相信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們感受了70年代的那種英雄理想主義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們包容了70年代的個性追求,卻並不喧嘩;
生于60年代,我們全程經歷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是理想兼顧現實的一代,也將會是是痛並快樂著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們見證了許多︰
台灣校園歌曲來了︰鄧麗君小虎隊王杰鄭智化,一首首優美的歌曲耳熟能詳;
香港電影來了︰四大天王成龍周潤發,一個個血膽英雄成為偶像;
霹靂舞來了喇叭褲來了;
世界改變著我們,把我們從少年少女變成了人父人母;
生于60年代,我們經歷了許多︰
經歷了一代偉人朱毛周的離去;
經歷了四人幫垮台;
經歷了女排三連冠;
經歷了89年學生運動;
經歷了富人越來越多,夢想越來越遠;
于是,60年代的人有了很多無奈︰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正在原始階段;
當我們需要讀書的時候,趕上了始無前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是不要自己交錢的;
當我們大學時候,上大學不僅不繳費,還有足以維持基本生存的費用和冬衣補助;
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統一分配的;
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到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單位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當我們需要生育的時候,國家只讓生一個;
當我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
當我們興沖沖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傻瓜;
當我們教育子女的時候,踫上了會說“外星文”的90後;
當我們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踫上了只會讓人照顧的90後。
我說︰我想買房。結果房價漲了。
我說︰我想買車。結果油價漲了。
我說︰我想買點肉吃。結果豬價漲了。
于是我說︰那我吃方便面總可以了吧?!結果方便面也漲價了;
那我只好成佛,佛祖說︰你終于得道了!
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勾起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
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年發福的老一輩;
20多年前我們曾懷想︰
20年後,我們的生活不知有多麼的美好;
曾經的美妙夢想,如今早已煙消雲散,又有多少惆悵在心頭?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們,現在大的有四十九,小的有四十。
上學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
當時我們的主課只有語文和算術兩門,比起現在孩子的重磅“zhayao包”來,輕松多了。
我們學的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第二課是“中國共產黨萬歲”,第三課是“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主人”......
六十年代的人從小就懂得憎愛分明。
在“五七”指示的光輝照耀下,我們背誦著毛主席的教導“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既不但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
我們從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與劉文彩之類的大惡霸不共戴天。我們心靈深處充滿著對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愛,對舊社會的無比痛恨。 ?
那時候學習的榜樣是羅盛教、邱少雲、黃繼光和歐陽海,是劉文學、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這樣的一些英雄人物。 ?
那時候的文化生活極其貧乏。電影只能看到朝鮮和阿爾巴尼亞的。
記得當時的《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命運》,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國人流下了同情的淚水,沒有理由不使我們為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而感到自豪,同時也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飽受苦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者而感到難過和不安。
國產電影自然是以八大樣板戲為主,那精妙的配樂、經典的道白和夸張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難以釋懷。
後來有了《決裂》、《春苗》、《戰洪圖》、《紅雨》等一批帶有強烈左的色彩的政治電影。
國家大事主要是通過有線廣播和極少數的收音機進行傳播,另外,就是《新聞簡報》。
每當看到已顯虛弱、蒼老的毛主席無聲地出現在銀幕上會見外賓的時候,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拍著巴掌,為自己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默默祝福。 ?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記得難忘的1976年。三顆巨星隕落,一年之中我們同全中國億萬人民一樣,經歷了三位領袖逝世帶來的無限悲痛,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帶來 的災難和金色十月的無比喜悅。我們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窩棚里寫作業;我們為毛主席戴黑紗,哭得聲嘶力竭;我們舉起標語小紅旗,上街游行,歡呼打倒王張江 姚…… ?
天亮了,十年浩劫終于結束了。那時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達這種喜悅的感情。 ?
高考制度的恢復和科學大會的召開,使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歡欣鼓舞。
郭老那句“科學的春天來到了”,在無數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華羅庚、陳景潤的事跡激勵著數以萬計的學子們發憤讀書,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世紀末把祖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刻苦攻關。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為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葉帥的一首詩和老一輩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為了我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沒有人不相信我們的國家會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趕超英美等發達國家而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在中國當代歷史中,1977年絕對應該被濃濃的寫上一筆。那一年,鄧小平第三次出山,被歷史地推上了政治舞台。他的復出,昭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誕生。 ?
一時間,八塊樣板戲不演了,鏗鏘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見了。一批反映文革期間受害,生離死別和描寫美好愛情的電影誕生了。《海外赤子》、《歸心似箭》、《愛 情啊你姓什麼》、《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小花》、《戴手銬的旅客》、《等到滿山紅葉時》、《第二次握手》、《紅牡丹》、《廬山戀》等等等等。
有電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時候的電影插曲實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緒激蕩,李谷一也成了我們夢中的歌神…… ?
那時候高跟鞋、“飛機頭”、喇叭褲、搖擺舞被普遍視為叛逆和異端。
鄧麗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謂靡靡之音還被斥之以黃色歌曲。
那時的文壇出現了一種“傷痕文學”,主要是討伐“十年動亂”對人性的扭曲。文化藝術又一次地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國產的《敵營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運》、《排球女將》、英國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電視連續劇熱。
美國的《加里森敢死隊》第一次顛覆了我們對英雄人物的理解。
電影《少林寺》產生的轟動效應,使街上一下子出現了無數個光頭覺遠。
那港台的武打錄像片充斥著一間間低矮簡陋的錄像廳。
單田芳、劉蘭芳的評書《隋唐演義》、《楊家將》、《岳飛傳》在普及歷史知識的同時,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時的一本叫作《武林》的雜志,創造了全中國期刊訂閱、零售之最。
香港電視連續劇在大陸異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陳真》、《射雕英雄傳》、《人在旅途》等為代表。 ?
文化生活的空前繁榮,也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改善。
以前憑票、卡供應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三大件”已不再緊張,人們的著裝也逐漸從千篇一律的灰、藍、黃而變得亮麗多彩。姑娘出嫁的條件,已成為“三十六條腿”和雙卡錄音機、雙缸洗衣機和一台黑白電視機了。 ?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後一批能夠全部看完歷屆“春節文藝晚會”的人。也正是從那時起,“春晚”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們每年除夕的熱盼。
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費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難忘的記憶!
董文華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響了謳歌最可愛的人,這一新時期最響亮的主旋律,對越反擊戰激發出來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
…… ?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們,如今大都已經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單位和社會的中堅。
往事如過眼煙雲,不同的經歷造就了我們同前人、後人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和處世原則。
回憶過去,並不意味著裹足不前。
回憶過去,會使我們在觀照歷史的同時,尋找出更符合于我們時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們更加為生于六十年代驕傲和自豪。
一批橫跨40歲到49歲的人;
一批有點高傲有點自卑的人;
一批有過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歡懷舊的人;
一批開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後一撥這樣的人︰
是最後一批過六一節,必須統一穿著白襯衫、藍長褲的人;
是最後一批玩彈弓鐵環玻璃珠的人;
是最後一批看過黑白小人書的人;
是最後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無紅點、擔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後一批還曾為費翔意亂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擔了大興安嶺火災罪責的人;
是最後一批相信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們感受了70年代的那種英雄理想主義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們包容了70年代的個性追求,卻並不喧嘩;
生于60年代,我們全程經歷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是理想兼顧現實的一代,也將會是是痛並快樂著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們見證了許多︰
台灣校園歌曲來了︰鄧麗君小虎隊王杰鄭智化,一首首優美的歌曲耳熟能詳;
香港電影來了︰四大天王成龍周潤發,一個個血膽英雄成為偶像;
霹靂舞來了喇叭褲來了;
世界改變著我們,把我們從少年少女變成了人父人母;
生于60年代,我們經歷了許多︰
經歷了一代偉人朱毛周的離去;
經歷了四人幫垮台;
經歷了女排三連冠;
經歷了89年學生運動;
經歷了富人越來越多,夢想越來越遠;
于是,60年代的人有了很多無奈︰
當我們出生的時候,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正在原始階段;
當我們需要讀書的時候,趕上了始無前列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是不要自己交錢的;
當我們大學時候,上大學不僅不繳費,還有足以維持基本生存的費用和冬衣補助;
我們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是統一分配的;
我們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到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單位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
當我們需要生育的時候,國家只讓生一個;
當我們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瓜都在賺錢;
當我們興沖沖地闖進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成了傻瓜;
當我們教育子女的時候,踫上了會說“外星文”的90後;
當我們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踫上了只會讓人照顧的90後。
我說︰我想買房。結果房價漲了。
我說︰我想買車。結果油價漲了。
我說︰我想買點肉吃。結果豬價漲了。
于是我說︰那我吃方便面總可以了吧?!結果方便面也漲價了;
那我只好成佛,佛祖說︰你終于得道了!
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勾起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
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年發福的老一輩;
20多年前我們曾懷想︰
20年後,我們的生活不知有多麼的美好;
曾經的美妙夢想,如今早已煙消雲散,又有多少惆悵在心頭?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們,現在大的有四十九,小的有四十。
上學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
當時我們的主課只有語文和算術兩門,比起現在孩子的重磅“zhayao包”來,輕松多了。
我們學的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第二課是“中國共產黨萬歲”,第三課是“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主人”......
六十年代的人從小就懂得憎愛分明。
在“五七”指示的光輝照耀下,我們背誦著毛主席的教導“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既不但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
我們從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與劉文彩之類的大惡霸不共戴天。我們心靈深處充滿著對社會主義的無限熱愛,對舊社會的無比痛恨。 ?
那時候學習的榜樣是羅盛教、邱少雲、黃繼光和歐陽海,是劉文學、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這樣的一些英雄人物。 ?
那時候的文化生活極其貧乏。電影只能看到朝鮮和阿爾巴尼亞的。
記得當時的《賣花姑娘》、《金姬和銀姬的命運》,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國人流下了同情的淚水,沒有理由不使我們為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而感到自豪,同時也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飽受苦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者而感到難過和不安。
國產電影自然是以八大樣板戲為主,那精妙的配樂、經典的道白和夸張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難以釋懷。
後來有了《決裂》、《春苗》、《戰洪圖》、《紅雨》等一批帶有強烈左的色彩的政治電影。
國家大事主要是通過有線廣播和極少數的收音機進行傳播,另外,就是《新聞簡報》。
每當看到已顯虛弱、蒼老的毛主席無聲地出現在銀幕上會見外賓的時候,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拍著巴掌,為自己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默默祝福。 ?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記得難忘的1976年。三顆巨星隕落,一年之中我們同全中國億萬人民一樣,經歷了三位領袖逝世帶來的無限悲痛,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帶來 的災難和金色十月的無比喜悅。我們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窩棚里寫作業;我們為毛主席戴黑紗,哭得聲嘶力竭;我們舉起標語小紅旗,上街游行,歡呼打倒王張江 姚…… ?
天亮了,十年浩劫終于結束了。那時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達這種喜悅的感情。 ?
高考制度的恢復和科學大會的召開,使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歡欣鼓舞。
郭老那句“科學的春天來到了”,在無數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華羅庚、陳景潤的事跡激勵著數以萬計的學子們發憤讀書,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世紀末把祖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刻苦攻關。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為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葉帥的一首詩和老一輩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為了我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沒有人不相信我們的國家會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趕超英美等發達國家而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在中國當代歷史中,1977年絕對應該被濃濃的寫上一筆。那一年,鄧小平第三次出山,被歷史地推上了政治舞台。他的復出,昭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誕生。 ?
一時間,八塊樣板戲不演了,鏗鏘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見了。一批反映文革期間受害,生離死別和描寫美好愛情的電影誕生了。《海外赤子》、《歸心似箭》、《愛 情啊你姓什麼》、《瞧這一家子》、《甜蜜的事業》、《小花》、《戴手銬的旅客》、《等到滿山紅葉時》、《第二次握手》、《紅牡丹》、《廬山戀》等等等等。
有電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時候的電影插曲實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緒激蕩,李谷一也成了我們夢中的歌神…… ?
那時候高跟鞋、“飛機頭”、喇叭褲、搖擺舞被普遍視為叛逆和異端。
鄧麗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謂靡靡之音還被斥之以黃色歌曲。
那時的文壇出現了一種“傷痕文學”,主要是討伐“十年動亂”對人性的扭曲。文化藝術又一次地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國產的《敵營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運》、《排球女將》、英國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電視連續劇熱。
美國的《加里森敢死隊》第一次顛覆了我們對英雄人物的理解。
電影《少林寺》產生的轟動效應,使街上一下子出現了無數個光頭覺遠。
那港台的武打錄像片充斥著一間間低矮簡陋的錄像廳。
單田芳、劉蘭芳的評書《隋唐演義》、《楊家將》、《岳飛傳》在普及歷史知識的同時,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時的一本叫作《武林》的雜志,創造了全中國期刊訂閱、零售之最。
香港電視連續劇在大陸異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陳真》、《射雕英雄傳》、《人在旅途》等為代表。 ?
文化生活的空前繁榮,也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改善。
以前憑票、卡供應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三大件”已不再緊張,人們的著裝也逐漸從千篇一律的灰、藍、黃而變得亮麗多彩。姑娘出嫁的條件,已成為“三十六條腿”和雙卡錄音機、雙缸洗衣機和一台黑白電視機了。 ?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後一批能夠全部看完歷屆“春節文藝晚會”的人。也正是從那時起,“春晚”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們每年除夕的熱盼。
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費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難忘的記憶!
董文華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響了謳歌最可愛的人,這一新時期最響亮的主旋律,對越反擊戰激發出來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
…… ?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們,如今大都已經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單位和社會的中堅。
往事如過眼煙雲,不同的經歷造就了我們同前人、後人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和處世原則。
回憶過去,並不意味著裹足不前。
回憶過去,會使我們在觀照歷史的同時,尋找出更符合于我們時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們更加為生于六十年代驕傲和自豪。
Subscribe to:
Posts (Atom)